人生藍途計劃:你缺的是哪塊拼圖?
這時代的工作者,面臨到一個很大的挑戰,因為2–3年就遇到轉職課題,加上好工作越來越難尋得,職場競爭白熱化。也因為這些不穩定性,讓我們更加躁進,生怕自己一步錯,步步錯,又慢別人幾步路,也不確定是否準備好面對挑戰。但有沒有一種可能,透過資深工作者引導,不只少走一點冤枉路,且更加精準展開人生藍圖呢?
藍途計畫介紹:
藍途計劃依專業分為品牌行銷、商務開發、數位金融、零售流通、人力資源等組別,每個組會配對大導師(產業經驗20年以上)、中導師(產業經驗10年)、以及6–8 位導生的架構 ,做一個為期八個月的培訓計畫。
每個人生藍圖都有它的軌跡,現在所經歷的事,未來將會格外清晰明白。
想加入品牌行銷組原因:
- 品牌 CRM 計劃:做CRM數據大約兩年,希望透過老師們對於品牌行銷經驗,從不一樣的方向來解讀精品業會員資料,給予建議再進修。
- 個人品牌經營:累積了1.6 K的追蹤者,今年希望可以做一些粉專、線下活動,透過老師的經驗分享,更有策略經營個人品牌。
- 尋找職場拼圖: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,從未見過拼圖全貌,無法知道該尋找哪種拼圖,來完整自己的藍圖。希望透過兩位導師的人生經驗分享,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面,少走一點冤枉路。
藍途計劃品牌行銷組超強卡司品牌行銷組 大導師:Sylvia Cheng 鄭夙雅擁有廣告經歷超過 25 年的 Sylvia 第一份工作居然是會計?
為了符合家裡的期待,
唸書與第一份工作都是從事會計,直至因緣際會,
進入「智威湯遜廣告」擔任財務經理才開始接觸廣告,
一路從後勤單位到成為廣告翹楚,
Sylvia 從未放棄挑戰自己這件事,
國際消費型品牌海尼根、花旗銀行、台灣賓士
到台灣自有品牌中華航空都有她的身影,
好奇她如何用「讀懂客戶的心」為各式品牌帶來共多價值?品牌行銷組 中導師:Isabel Lin 林映嵐現任 YouTube 大中華區策略合作夥伴協理的她,
服務的合作夥伴涵蓋
大中華電視台、唱片公司與台灣、香港創作者,
致力於將更多精彩內容帶到 YouTube,
讓大中華區合作夥伴所創造的優質內容能被全世界看見!在加入 YouTube 以前,
Isabel 曾於 Google 台灣擔任資深業務經理,
為金融業、科技業與政府單位提供數位行銷解決方案,
在此之前也曾任職於 IBM 台灣金融事業群擔任業務代表。
與 Sylvia 大導師的對談
大導師 Sylvia 本身是東吳會計畢業,在那個年代父母都會覺得做商比較有前途。其實年輕時候, Sylvia 老師一直都想要念傳播系,但當初因爲某些限制,無法唸到自己夢想的科系。畢業後選了一個與所學相符的會計工作,轉戰了很多不同的產業從文創、直到貴人的相助進入了夢想的智威湯遜廣告做會計經理。
雖然還是沒有跟廣告相關,但回頭看或許是一個接近夢想的節點,這也讓我想到如果想要轉職,可以先釐清自己的專長,然後找ㄧ個跳板進入到夢想產業。像是我想做數據但只有行銷背景,可以先嘗試進行銷部門,等到時機成熟了,看有沒有機會可以轉進數據部門。
跨領域其實沒有很難嗎?因為這時代有很多線上學習的管道,只要做出成績,我們一樣可以嘗試一些不同的領域和工作性質,或許我們能更快找尋我們的夢想。
夢想不需被年齡和世俗所侷限
一直處於後勤單位的 Sylvia,直到40歲那年,才真正轉戰奧美促動,成為一名第一線的廣告業務。Sylvia提到:「那時候我朋友可以通靈,我還去問問看到底適不適合轉做廣告,朋友說:『沒有看過豬走路,也吃過豬肉,你已經 ready 了,看了這麼多,總有機會嘗試看看!』,也因為老闆之前給我很多機會學習,讓我有機會去參加國外研討會,看看別人怎麼做廣告,這都是我的養分!」
傾聽自己的聲音和別人對談後,縱使在40歲大家都覺得應該要定下了年紀、和薪水要被降級砍33%,仍然勇敢轉職做廣告業務 VP,畢業18年後終於做到了自己一直以來想做的工作。我們都有追夢的勇氣,只是沒有追夢的執行力。
問 Sylvia 老師說:「有後悔過應該要早點當廣告業務嗎?」
Sylvia 老師大笑說:「路是沒有白走的(還可以消耗卡路里),有些路或許曲折,但只要自己對於想做事情充滿熱情,有一天我們還是會在路的某一頭相遇!不害怕嘗試,專注的做,你就會得到你想要的 !」
「金錢」與「名聲」,這是對人類非常有吸引力的事物。但卻暗藏危機,一旦得到名與利,就會想要緊抓不放,結果反而不敢面對新的挑戰,阻礙了自己的成長。
不斷努力追求想做的工作,當覺得自己的價值還能再提高時,就會捨棄名與利,轉換跑道。就能讓自己處在不得不從一無所有中逼出成果的情況時,便能發揮自己的潛力,一旦克服難關,即可獲得驚人的成長。
人生應該由誰或什麼工作來定義我們嗎?有時候我們知道不喜歡,但因為世俗眼光、因為薪水高低,我們沒有勇氣奔向更渴望的夢想工作。
充滿表演慾旺盛的獅子座,再加上熱愛分享與表現,真誠的笑容和幽默的話語間,充滿了滿滿職場哲學是老師的一大特色。老師全身上下散發著廣告人的獨特氣息,跟我們分享職場人生,幫我們這群小聽眾當成自己的兒女一樣地提出最真誠建議。
與 Isable 中導師的對談
中導師 Isabel 自財金系畢業之後,依序做了管顧、待過人力獵頭,到了IBM 業務、Google 廣告業務,到現在做 Youtube 策略夥伴合作。看似一帆風順、人生勝利組的旅程中,卻在第一份工作之後遇到人生的貧頸。
自認為是聰明的人,但到了管顧公司才發現,原來比你聰明的人比你還努力,那我怎麼還有機會可以成功。突然覺得人生很失敗然後崩潰大哭,想到真的要一輩子做這樣的工作嗎?還問媽說:「我是不是草莓族、有公主病呢?」,媽媽回說:「你沒有公主病呀,你本來就是公主!」。(語畢大笑!!)
老師說:「人生要學會放鬆和大哭,大哭不代表我們很脆弱,只是因為我們需要一個情緒的出口。哭完之後,我們必須帶著能解決問題的方法,回到生活和職場。」
Isabel 老師還提到為什麼來參加藍途:「交流是一件很棒事情,因為可以交換出有價值資訊。」。曾經有人分享過:「在古時代很多創新的想法,都是在沙龍裡面所產生出來的。因為交流讓我們不在侷限於自己所想所學,能透過別人提供的知識來撞擊舊有思想,進而產生對於事件另一層面理解,或者就是衝撞出新思維。」
到底該不該轉職?
如何檢驗這件事情,可以把他分成『推力與拉力』,推力表示對現下的工作環境感到不滿,拉力表示對迎來機會的吸引力。導師提到:「鼓勵大家不要因為推力而轉換工作,如果常常因為推力而想換工作,有沒有想過可能是自己出了問題,如果這個問題不斷重複出現,那很有可能是責備他人來逃避問題,而無法真實面對問題。」
如何跨領域轉職?
上面提到 Isabel 老師從 IBM 轉到 Google ,是一個完全不同的體系和工作性質,問到老師如何順利轉職到 Google,老師回答:「基本上在轉職時候,一定要想清楚自己過去的經驗的連結點或者是弱連結是什麼,假設我過去在 IBM 裡面做得跟金融業務比較相關,雖然我不懂 Google 廣告操作方式,但這是後面可以再去加強和學習廣告知識,重點是我有金融業的人脈、產業知識和懂得如何跟他們溝通,這就是我的獨特賣點。」
「還有一點很重要,其實我覺得我是一個非常善於觀察的人,那時候在面試 Google 時候,發現面試我主管看似對我有些疑慮,但是卻沒有向我提出。所以我面試結束前勇敢提出這樣疑問,主管非常意外我提出這樣想法和觀察入微能力。可能他認為對於做業務『察言觀色』是很重要的技能,當然也可以能是因為幸運點出這問題,但對於做業務或者進一個新的產業,『強烈的觀察力』或許是一項很重要、能存活下的技能。」
經營個人品牌的『藍海策略』
知道 Isabel 老師在 Youtube 經營 Partner 相關的專案,正因為自己也面臨一些經營個人品牌的問題,所以特意跟老師取經。
問 Isabel 老師說:「今天如果想要經營個人品牌,現在流量越來越稀少、又貴,加上很多英文和職場內容也被開發過,要如何在突破市場飽和的侷限?是不是要做好市場調查呢?」
Isabel 老師回答:「當然做市場調查有需要,但回到自己本上來思考這問題,如果你今天是在做精品業、又有英文教學能力加上數據能力,其實你慢慢可以去想如何不洩漏商業機密的狀況之下,來分享一些精品心得。我們都覺得精品業是一個神聖、遙不可及的領域,當你能提出一些有趣的觀點,或者是來介紹一些精品業相關的英文用詞等等,說不定就可以找到自己的一片藍海,因為我們都很好奇!」
老師舉了一個很鮮明的例子:「當初理科太太也是找到 Youtube 裡面沒有女性在談科普知識性話題,所以藉由這個正確的定位(USP),慢慢的游出自己的藍海。如果他剛剛開始出來就一直接業配、做一些大家做過事情、定位不清楚,她還能像現在這麼紅或者發展這麼快嗎?我覺得可能不會!」
從這觀點上面來看,就是必須了解自己擁有的獨特賣點是什麼,什麼事情是我做得到,但別人卻是望塵莫及?但千萬記得當在做一件事情時候,重點不是我怎麼做,而是我為什麼做?而觀眾又為了什麼而願意花時間在我身上?
獨特賣點並不是其中一項能力,而是如何盤點你所有的優點、經歷,將之融合內化成不可以取代的個人特點。
藍途計劃帶給我的反思( 4 Key Takeaways )
在一分鐘如何做好自我介紹?
我在參加藍途計畫 Coffee Talk 中,最有挑戰性一件事情,就是必須在一分鐘之內做完自我介紹,這根本登天難!有了這樣疑問,很好奇想知道老師會怎麼看待這件事情,就對 Sylvia 和 Karen 老師提問說:「如果要在一分鐘之內介紹自己,要面對時間、和眾人壓力,怎麼樣可以講出一段吸引別人目光的答案呢?」
Karen 老師提到:「如果今天的目的是為了吸引老師的注意,可以能你要講中我在來參加活動之前所設定一些關鍵字,當然這不容易,不過這是我在聽介紹時候會有興趣的部分。」
Sylvia 老師說:「其實這就是做個人品牌部分,每個人出來自我介紹的時候,都是在展現自己的品牌,所以最好就是講到關鍵字,不需要提到太多內容。有時候我們太過於貪心,想要讓別人聽到很多訊息,到最後因為資訊量太大,所以導致最後什麼內容都沒有獲得,大概就只記得最一剛始的前三秒。」
老師在提到一個之前看過很有趣的介紹方式:「那時候新人剛進公司,大家都要做三分鐘的自我介紹,裡面有一位台大女生就開始把自己的包包擺上桌面:『我將用包包裡面所攜帶的東西來介紹我是誰,這是隨身攜帶的Walkerman,代表我是喜歡聽音樂的人,接下來這是我今天中餐,我是一個喜歡自己做飯的人…等等』,老師說全部介紹完之後,我只記得她,這就是一個個人品牌的展現。」
聽完這故事覺得以後要展現自己,可以用手邊有的東西來展現。列如打開自己的筆記本説:「大家可以看到我,我是一個喜歡紀錄每個大小活動的人,且在筆記裡面我分項重要不重要、開始日期和終點,代表我是一個有計劃的人….等等」,其實展現自己的方式有很多種,鎖定聽眾是誰,來找到三個關鍵點(精品業,數據分析,個人品牌經營者),來讓大家簡單記得你是誰,比起我們在一分鐘內,貪心塞了一大堆資訊還重要。
人生應該要有計畫嗎?
有人問到說:「要如何制定長遠的計劃,我們常常覺得我們想要看的看遠,以確保我們做的選擇是正確的,但是又要如何制定計劃來達成目標呢?」
Sylvia 老師提到:「其實就是專心於現在所做事情,扎根札好、踩好你的每一步,你會發現有些事情會水到渠成。現在怕你做事情會浪費或者是選錯方向,有時候就是透過經驗告訴你怎麼做最好。況且你現在做事情都能變成以後的養分,只是要看你怎麼運用你所獲得的技能,來思考你現在所面對問題。」
沒有一件事情是白白浪費的,最怕你以為你在浪費時間學習、怕路走曲折了,其實你只是浪費更多時間在幫自己找藉口。想太多、想太遠有時候可能反倒阻礙了你的執行力。
訂定短期目標的好處還有一個,那就是目標不會太過於遙不可及,反而沒有動力去達成,所以目標設定略超過自己的能力,不僅比較有挑戰的動力,也會比較好達成,日本智慧產能大師永田豐志則建議,當我們設定目標時可以用5S原則來做搭配:
- 簡單 (Simple):捨棄多餘的東西,化繁為簡。
- 單一 (Single):要設定單一目標,這樣才不會分心,顧此失彼。
- 短暫 (Short):期限要短到沒壓力,例如一年的計劃如果太大,就把它拆成12個月計畫。
- 略小 (Small):規模不要太大,涉及的人員也不要太多,這樣才不會有其他不可抗的因素。
- 微笑(Smile):設立小小目標的最大原因,就是能不斷獲得成就感,這樣面對任何挑戰都能微笑以對。
Isable 老師提到:「不知道大家是不是習慣在年末來做總回顧,寫下一堆下一年的新希望,然後年底ㄧ樣沒做到。但我曾聽過我一位澳洲同事他這麼做,寫了一個關鍵字,可能今年目標是『勇氣或者是信心』,希望她面對每一件事情時候,都可以拿出這個今年關鍵字來提醒自己,我要有勇氣去面對挑戰,我要提醒自己很棒來增加自我信心。」
因為這樣不會用數字來侷限自己,搞得上下班都有 KPI 要做,這感覺比較偏向在做 OKR (Objective Key Result ),有一個中心主旨在,其他都只是向外延伸的任務或者是概念,讓計畫都能更加的彈性,而不是被現有的數字規劃給綁死了。
出了社會之後,才知思考價值連城
想要跟大家提到『教育』的框架。無論是家庭教育,還是學校教育,我們從小所接受的比較多是「標準答案」式教育。比如說,老師在上課時候,很少用引導方式來教導學生,會直告訴他們「解題技巧」,因為老師會說這「必考」、「超重要考題」你一定要會,然後你就學了解題技巧,然後也安然的過關了,於是大家對此堅信不疑。
標準化的東西一多,就會少了質疑和多元性。老師給我感覺是透過好的教育方法,是先讓我們認識這個世界,首先有了觀察,有了對事物的體驗,最後才形成了對事物的概念。而日常中,更多的是,在你還沒有廣泛地認識世界本身和觀察世界之前,先往你腦子裡塞概念,這樣就不知不覺地有了偏見。
一個善於獨立思考的人,必定會找到是自己的道路。標準答案越多,我們對這個世界就越缺乏好奇。也希望大家把這件事情帶到工作與生活裡面。
懂得放棄,將離夢想更近
當邁向目標的路途上,為了要找到更好的工作,就必須要學會放棄你所擁有的東西。往往會放不下之前所做過努力,總覺得放下會有滿滿遺憾,這樣狀況稱之為『沉沒成本』。人們會陷入這樣的誤解是因為:前期投入的成本越高,後期就會忍不住投入更多,導致錯失了退場時機。
人們在決定一件事情,不僅僅看這件事情未來對自己有沒有好處,同一時間也會取決於過去投入了多少成本,基於這種不甘心的心態。這是一種有趣而頑固的非理性心理,我們都稱之為「沉沒成本」,也叫做「協和效應」。
在朝前目標卻卡關,有時候重新來過會比再次修改更有效率,所以能把檢討做足,但不花費時間去緬懷那些已經逝去的過往,學會懂的放棄後,反而難離目標越來越近。
總結,在 Sylvia 大導師和 Isable 中導師身上我看到了『追求人生夢想,必須毫無畏懼,且要學習選擇性放棄』這些事情。
看清楚了,是智慧,但要執行的好,靠的「選擇」與「選擇性放棄」!
在人生、職場的旅途中,你想要走的更快、更順暢,需要的掌握3P原則:『專業、人脈網、和你的熱情!』,藍途計劃有強大人脈網,提供和鍛鍊你需要的專業知識,最後這些專業知識,讓你提升你的信心,然後更加勇敢去接受世界的挑戰。而老師們都希望透過他們人生走過的冤枉路,幫助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看世界,找到自己所缺少的那塊拼圖,完成最初夢想藍圖。
計畫連結:https://bit.ly/2H8MRC5
報名表連結:https://docs.google.com/forms/d/e/1FAIpQLSd9scjqG0rwpl7uGwANOxYgRy0eGGFLybveYF6pMzPLVtEiaQ/viewform?fbclid=IwAR3uMBxr6dbvApwrd71EAoR4O4KC3Gniro4YCk3tPKkPU3DwPsG-B14uTJw
- 那請大力幫我鼓掌,給我動力往下走,
10-40拍手對我絞盡腦汁分享內容拍拍手;50拍手,即將在五月中舉辦第一場線下活動,如果你會有興趣參加,請幫我拍50下,內容像談英文面試、新鮮人職場觀念、個人品牌分享等等題材。- 另外,持續尋找專案的Mentee,主要是希望可以與我一起研究如何舉辦線下活動、經營個人品牌、粉專等。如果對於經營個人品牌、做線下活動有興趣,都歡迎聯繫我(vickyhsu9168@gmail.com)。當然可以幫你修修履歷、做英文面試等,還有推薦人脈等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