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分享的力量》:影響最大的是自己
這次休息了一個月沒有寫文章,其實多半都在臉書上面分享自己的心得,也因為剛剛做完兩場演講,想說放自己一個小假,但也都有持續在閱讀和累積文章。所以大家請放心『鋼鐵V』沒有消失只是去悠悠哉哉度了個小假。
持續寫文的動力?
休息這段期間也有朋友問我:「什麼動力讓我一直寫作,又什麼可以這麼無私的這些心法與大家分享?」可能是因為想要變成名作家?(開玩笑的!這問題思索了一段時間,因為連我自己都好奇這股力量從哪裡來,又到底是什麼的動力驅使我不斷的寫下去?
曾經在一個組織面試時,提到自己平常除了上班,還有在寫文章,將一些職場心得文、書評、英文學習整理,然後給大家。
面試官好奇問到:「可以分享一下為什麼這樣的動力,讓你不斷持續寫作和分享這些心得給大家?」
我回答說:「這件事情,其實很難量化,當我看到一個人因為我的幫助,而得到更好機會或者成長,會突然覺得自己的存在是有意義和價值的。」
他又追問了:「所以要透過別人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嗎?」
我回答:「其實這是只是一小部分。還有其他像是個人品牌建立,以利於人脈交流、整理思緒等等。」
其實當下被問完這問題,我自己不斷思考:「分享這件事情為何帶給人快樂呢? 而又是什麼動力讓我,繼續創作下去呢?就算下班再累也想要熬著夜,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,就是想怎麼接續昨天未完成的文章。」到底為什麼願意無私的分享,且後續帶對自己、對他人的影響是什麼?這件事情也在我心中迴盪了一段時間。透過這些時日的思考,下面會由幾個具體的方向來跟大家分享。
文章大綱:透過寫作分享,帶來的附加價值:
第一、分享是改變世界的第一步
第二、越分享,越能解除「知識焦慮感」
第三、分享是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 寫作真的是「自我最佳的投資嗎」?第ㄧ、知識累積、加強整理訊息能力
第二、寫作堅持的三件難事
第三、保持高品質輸出的五個關鍵詞
透過寫作分享,帶來的附加價值:
我們都認為成功的人有三項特質:一是努力,二是才幹, 三是運氣,如果想要成功,這三者缺一不可;但是還有另外一項很重要的要件,但卻常常被忽略:我們的成功取決我們於他人的互動方式。但在互動過程中,我們都扮演不同的角色,在 Adam Grant 《給予》書中提到,互動過程中,角色分別可分為三者類行:索取者(Takers)、給予者(Givers)、 互利者(Matchers)。
索取者(Takers)習於爭取而不願付出,或許短期內能達成目的,但長久下來絕對會是失敗的一方。
給予者(Givers)往往只會給予,忙於扶別人一把耗費心力,忘了爭取自己的表現,或者被索取者利用,犧牲了自己的成功機會,因此可能成就平凡,甚至成為社會金字塔的底層;事實上,在底端的給予者的比例很高。
不過,作者同時發現另一個驚人現象,高居金字塔頂端的成功人士也是給予者(Givers),並非索取者(Takers)或互利者(Matchers)!換句話說,給予者竟然同時包辦成就金字塔的頂端及底層!
功成名就的給予者,他們建立人脈、團隊合作、溝通、影響及幫助他人發揮潛能的方法獨到,因此獲取成功。但想要成功,不光只是善用貢獻的好處,也需要設法避開貢獻的陷阱才行。
貢獻過頭的人可能為團隊和人脈成員犧牲自己,耗損了自己的能量精力;放掉太多功勞、溝通方式太柔軟的給予者也很可能成為濫好人或墊腳石,自己得不到半點好處。
這不是一個贏家全拿的世界,願意給予的人,往往反而能夠獲得更多!──亞當.格蘭特
透過作者的分享,開始在思考為什麼扮演一個給予者會讓我如此開心,就算沒有回報也會繼續做下去呢?但同一時間也要清楚自己做這件事情的目的為何。其實分享真的帶來很多附加價值,像是:
- 練習邏輯、溝通力
- 吸取新知
- 知識需要被消化、組織
- 分享的成就感
- 產生長遠的影響力
因為幫助別人,加上當這些東西分享,可以組織自我認知、且從別人身上得到更多的反饋,其實加註回自己身上的東西是更多的。這些應該很多人都有提過,再過去的「個人品牌經營」文章也有想到,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點選閱讀。所以今天希望透過這個議題在帶出不一樣的想法和思考點。
第一、分享是改變世界的第一步
這個標題看起來狂妄不羈,但是每一個改變不是從一小步開始嗎?一開始寫文的確是因為無心插柳。但越寫越多,就在閱讀時候會發現某些文章有點偏頗,而且偏向是給結論性的內容;的確當下閱讀時的確會覺得慷慨激昂,但後續無法激勵讀者有行動。
因此在撰寫文章時候,我都習慣先從問題切入,然後再慢慢展開思考,找答案,驗證答案的步驟,最後提到如何操作;希望藉由這樣的方式可以改變大家的閱讀方式,進而有實體行動。但最大問題就是會文章太長,大家念不完,後面就擺爛,這也是我自己還在學習地方,如何設立出清晰架構,但簡短精要闡述價值。
我也很擔心文章過長問題,想像很多問題,像是大家為什麼要看我文章,我是誰?又為何要投資這麼多時間在這個作者身上?但自己覺得很多文章都太碎片化,的確讀起來很方便,也可以在短短幾分鐘讀完,相當符合現代人的生活模式。
看過一些大神分享文也文章頗長,觀看的讀者也反應很好,也才放心一點繼續撰寫一些長文。但我想最終回歸到我寫文章是給誰看,又是我想要帶給讀者什麼樣的價值;我希望有機會透過文章的撰寫來給與讀者獨立思考的能力;獨立思考是透過已知背景,來推論未知的答案。藉由這樣的訓練方式,慢慢強化自己的解決問題還有批判能力。
因為看似很多內容只給予了答案,忘記給予訓練的這些能力的方式,或者想說改變讀者的讀書習慣,或者是真的要強化思考能力,聽起來有些狂妄,只希望一點一滴改變自己,也改變讀者的想法。
第二、越分享,越能解除「知識焦慮感」
看似我們居住在一個很美好的時代,但也很糟糕,我們不斷被手機、社群網路給綁架,都把時間給了這些平台。看到諸位大神寫的文章後,第一、羨慕這些大神,覺得真的太厲害了,第二、突然覺得「比你厲害的人,都比你努力了,那我還不敢不快努力快多參加點活動、多念點書。」結果造成越來越焦躁的狀況。
知識焦慮感大家都有,但回歸到本體專注於自己能產出什麼價值、思考出什麼特點比起焦慮有用多了。因為太多要讀,所以自亂陣腳,所以我建議大家先緩下來想想看自己要什麼,當大家都在焦慮時候,要反其道而行,想想看或許把「焦慮」看從事一項動能,不斷努力成長;但是焦慮完後要身體力行,且開始慢慢脫離社群軟體專心一致。當透過一點一滴的分享,漸漸找出自己的定位之後,才能慢慢解除念的太多或者是念的太少「知識焦慮感」。
第三、分享是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
開始寫作之後,更能細細品嚐每篇好文章,且讓自己從不同的角度切入議題。因為寫作後,發現自己某部分的知識體系不夠,所以更多挑選適合閱讀的內容、擴充某領域的知識;因此一年下來後,閱讀很多厲害作者的文章,提高自己的思維還有見識,進而認識很多很厲害的大神,還有被別人認出來。
不可否認是初期那虛榮心作祟,希望自己可以藉由這樣被大家認識。但漸漸發現我愛上這種不斷尋找新知、且將自己所的內容與他人分享,造成一個正向的循環。
當我越深入寫作這個領域,就越發現,這個是世界大到超越想像,而單單閱讀書籍,怕自己沒有辦法好好消化、紀錄下來。自己辦法就是將有感的文字都記錄下來,且在讀文章時候,不斷與作者對話且寫下自己的問題,透過閱讀類型文章、還有跨領文章來以一個新的視角來驗證這件事情。
有人問過我 : 「不怕被學完嗎?或者是讓別人拿走之後,自己就沒有特別之處了?」 不諱言地說,過去的我都會想要自己會的東西藏一些東西起來,會害怕我沒有一個強項可以拿出來跟大家拚比。
但後來越讀越多書之後,才發現私藏自己所有才會讓東西更加容易過時,覺得自己有一樣別人沒有東西卻以此為傲的錯覺,走到後面才發擁有一項沒有與時俱進的技能,才是容易被這世代淘汰。
追根究柢其中一項原因是低估了分享的力量,分享不僅僅是對別人,也是不斷迫使自己成長最大動力,因為讀者想要知道更多,還有所以奮身投入了解更深一層的知識;也見到自己的渺小所以更加渴望得取更多的知識。
最後一個想法是,希望一起努力養大整個寫作系統的生態環境。如果能拋磚引玉透過我的文章,引起大家對某個議題的興趣,或者是接續擴散主題的效應。
If you share with someone else, they could be transformed. You may have dropped in at the right time — this may be their moment, the moment the door will open and there’s opportunity they never saw before.
寫作真的是「自我最佳的投資嗎」?
知識累積、加強整理訊息能力
寫作淬煉閱讀力、消化能力、還有統整跟發想文案,還要訓練寫文章的意志力,到最後找到一個自己寫文章的規律,以及不斷造成永動的正向循環。
寫作之前必須達到真正有效的閱讀,還是要有些功利心得。為什麼要讀這本書?作者的觀點你認同嗎?從中得到什麼啟發,可以如何運用在你自己的生活中?當你帶著這些問題來讀書時候,邊讀邊思考,邊讀邊輸出,書中的內容才有機會與你舊有的知識體系融合再一起。
最近讀到朋友分享的一篇呂捷的文章寫到:「讀的夠多,對書的見解跟看法就會改變。記得我讀研究所的時候,系上開的書單都看不懂,怎麼辦?
我求助了楊維真老師,老師告訴我:『量變帶動質變,當你讀的量夠多的時候,你對書的見解跟看法就會改變,你看不懂,其實是因為你看的不夠多。』我後來才發現,原來這就是朱熹所強調的治學方法『格物致知』。」
再來要能養成記筆記的習慣,當瀏覽文章時,發現一則好的標題、金句,或者是打動你的一段文字,都要趕緊的記錄下來。只要平時有多累積一些素材,才不會在需要寫文章的時候靈感枯竭。也要記住一件事情,能打動你的文句,通常也夠打動別人。
在公開發文之前,都要看成是一次的試驗。發表前認真思考,無論是情感、段子、吐槽還是評論,都要斟酌每個字每句話。
寫作堅持的三件難事
當然大家提到剛開始寫文都很興奮,但後期都容易遇到虎頭蛇尾的問題。所以必須對抗三件難事:
第一、專注度,完美主義殺死你的創意和機會:完美主義意識對於事情的期望值過高,導致最後離期望太遠產生挫敗感,而最終無法實現。但擁抱失敗,從失敗中找到更好自己,應該是我們更需要做的。絕對不要「以事小而不為」,所以成功的人都做「無意間」,但他們都有另外一個共通點「超強執行力」。
第二、不要為自己找很多藉口,將時間管理好:很多說人上班忙,下班也沒有體力和時間做這件事情。但其實不是沒有時間寫,我們只是把寫作的優先順序往後挪了。因次我們更應該設立寫作的價值,不管是為了興趣、還有是工作、整理自己的思緒,必須連動到你現在覺得有價值事實上面,這件事情才會不斷被延續下去。
第三、缺乏回饋和激勵:你會發現很多人剛剛開始都會興沖沖,而且只要一寫就會得到熱烈的回應,但發現漸漸的越寫愈多,想要看的人越來越少,評語也越來越少。最後得不到這些回饋和激勵,導致容易放棄。所以如何維持高品質哪?
保持高品質輸出的五個關鍵詞
當然寫了一段時候,發現時間越來越少,但如何兼顧好高品質的輸出呢?在《寫作,是最好的自我投資》提到五個關鍵詞,來幫助大家保持高品質輸出:
- 死磕:所謂死磕,就是保持持續的輸出。這一點看上去好像沒什麼大不了,但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倒在這個關口。剛開始寫作時可能興高采烈,每天寫得很開心,但一定有忙的時候,有寫不出來的時候,有寫得想放棄的時候。三天打魚兩天曬網,很多人就是這樣放棄的。
- 敢拚:亦即不害怕挑戰,如果別人都不在意、也沒有討論過和批評你,那你還真普通。如何讓別人記得你,立場必須要在鮮明一點。有點批判性、有自己的語氣和闡述的方式。1 + 2 合起來就是死磕保持持續輸出,不斷增加輸出數量。將基數最大化;敢拚就是找爆點,提高文章本身的傳播性,將爆款機率最大化。將這兩點和再一起,構成累積和傳播的兩大要素。
- 專注:寫作最大的效率在於沒有外界的干擾時候,假如在飛機上等。專注力代表毅力。強者與普通人的區別,不在於強者有超過普通人的興,而在於強者有超過普通人的毅力。
- 野心:野心夠大能突破防線,讓我們敢於去做更大的夢想;向下也能守住底線,知道什麼不能做。
- 好奇心:好奇心是建立寫作正面輪迴的關鍵所在。一個人若是沒有好奇心是沒有辦法持續產出文章的。當你對生活充滿好奇,對於人事物提問的時候,你才會有新鮮的思想蹦出來。怎麼做到這件事情,就是不斷問為什麼,什麼事情都可以問,最好問到五問題之後,這件事情的根本問題就會浮現。
記得在 CMX 那場聽到的小白姐的分享「做自己的大神」,或許我們都無需羨慕他人的成就,追隨大神並無法讓我們自己成為大神;只要願意嘗試、努力做、用心寫,有一天也能找到自己的天地。或許改變很小,但只要有人讀,我都希望可以繼續寫下去!
- 那請大力幫我鼓掌,給我動力往下走,10-40拍手對我文章內容的肯定;50拍手,即將在8月舉辦第二場線下活動,如果你會有興趣參加,請幫我拍50下,內容像談英文面試、新鮮人職場觀念、個人品牌分享等等題材。- 鋼鐵V社團開張:歡迎大家加入鋼鐵V·職場思領域一起討論新鮮人職場問題、英文學習、個人品牌還有活動發佈等消息,想要參加我所舉辦的活動,千萬不要錯過這個社團。- 鋼鐵V粉絲頁也開張了:鋼鐵 V 。 薇琪職場學,歡迎大家 Follow 來獲取每天最即時的商業訊息、英文學習(面試、簡報還有寫作等)、個人品牌經營、新書推薦(還有送書活動)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