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心態致勝》如何克服恐懼,跳脫舒適圈 — 從科技業跨越到時尚業 (上)
常常會聽到很多人說 ”我覺得不夠好 ,我要努力念更多書,我也好想要 XXX一樣猛、進這間公司,那我是不是應該去學那項技能,所以我就有更大機會去到XXX工作",但又覺得我能力沒有他們這麼好….感覺效率也不高……
要不然在這間公司待幾年吧! 但有發現到那些成功的人士,他們不單單只有技能,他們具有正面心態還有對於事情能提出不同的獨特見解,所以….
今天要來談論兩件事情
1. 如何建立自己的心態,勇敢跨出舒適圈。
2. 擁有了正確心態後,如何發展獨立思考!
我們為什麼而忙什麼?
這時代裡面,我們擁有太多學習管道如:參加演講、永遠只學習一半的線上課程、書櫃堆滿了看不完、或者是根本沒看過的書籍、忙著與不同領域朋友多交流等。
聽起來在學習路上,我們比以往有更多選項,但卻出現了選擇障礙、知識焦慮症、還有一堆不太專精的能力,因為我們深怕我們跟不上時代、不夠好、得到不到更高薪水、找不到更好的工作,所以我們要更努力學習,猛起來努力。
結果呢? 最後我們還是放棄了,沒辦法,我就是辦不到,就是比別人笨;他們都很聰明,又不像我什麼也不會;這件事情我徹底地失敗了,一定是因為我不夠聰明所造成……
但等等…..是因為我們忽略評估自我能力、沒有清楚職涯規劃、還是說沒有認清楚誰才能我們在人生旅途中,真正幫助我們的貴人,或者貴人就是你自己!
其實這ㄧ切是你的學習思維對了嗎? 這種思考模式要如何建立呢?才能有效率且精準達成目標呢?
如何建立良好思考模式:請從「心」開始
在2007年 Carol出了一本引人注目的著作 《心態致勝》如果有拜讀過斜槓青年、或者是刻意練習的朋友們,想必也對這個作者和概念並不陌生。
她是ㄧ位人格心理學、社會心學和社會發展心理領域的傑出學者,在書中區別人了兩種在人們的成功過程中扮演這不同角的思維: 僵固型思維 ( Fixed mindset ) 還有成長型思維( Growth mindset )
擁有「僵固型思維」的人,總是急於追求證明自我,將所有成果二分為成功或失敗。擁有「成長型思維」的人,則是樂觀看待自己的所有特質,將個人的基本素質視為起點,可以藉由努力、累積經驗和他人的幫助而改變、成長。
簡言之,擁有定型心態的人他們永遠在想辦法「證明自己」,但成長心態的人而是努力在「發展自己」。
「成長型心態」如何幫助我克服恐懼、建立自信,跨越舒適圈 -從科技業走進時尚業
說了這麼多,讓我來說說我的例子吧! 如標題中所講到的 「我如何克服恐懼、跨越舒適圈,從科技業行銷領域,到精品業做客戶數據分析」,其實要表明的是這個成長型思維淺移默化中影響了我的判斷與決心。
老實說,我當初投遞履歷時候,也沒有想到會被找去面試,但當我聽到面試準備時間只有三天 、對於產業不熟悉 、還有excel 其實沒有這麼精通…等等種種情況之下,但等等我有聽到HR問一句「樞紐分析精不精通?」Got it !
目標確立:在這三天我只需要將excel摸得相當透徹,其他事情為次要!
第一時刻,在我腦中浮現想法不是恐慌,反而是一種對於挑戰新領域的興奮感,想得是 HOW、WHO、WHERE、WHAT、HOW MUCH TIME : 我必需要在在短時間裡面,掌握住面試能談判的籌碼:如展現溝通能力、數據能力、還有邏輯能力等等
這時候要為自己建設ㄧ種心態:「只覺得學點新技能也好,也覺得說不定這會是個轉捩點。」
首先我來來回回看了工作職缺內容,分析我需要展現能力分為兩類
一為個人特質、二為工作能力
- 個人特質:細心、可獨立作業、being flexible
2. 工作能力裡面有主要又分為四項
a. 證明 excel 技能 (找朋友、看網站、看書籍、想這產業裡面,我需要的分析元素無何:店面、sales、產品類別、最近產業趨勢,有朋友在相關產業嗎? — > 從裡面挑選出最有效率的方法) – >找朋友解救!
b. 溝通能力 ( 透過過去的經驗做分享,哪一個是跟數據分析、邏輯最有相關)
c. 邏輯能力( 透過一張表格將自己在這職位上會遇到的人、事、物描述清楚,假設這職位上你可能會遇到什麼問題、什麼人、這組織狀況大概會是怎樣等),用來描述如果遇到問題時,會提出怎樣的解決方案!
d. 最後我會給出一個3-5年的願景,進了這家公司我能帶給公司怎樣benefit 那是讓我跟別人不一樣的(假設出身科技業能不能提跳脫框架提供不一樣數據想法、碩士論文我撰寫精品業等)挖出過去自己跟這職缺有關聯且有邏輯的說服他人。
總結 :
擁有成長型心態的人會慢慢培養出學習新技能、透過不同角度來分析事務,且積極樂觀得面對挑戰、勇於嘗試、並成為一位冒險家、最重要的事從錯誤中學習,慢慢得累積經驗,進而建立出自己的學習模式。
有了正確成長心態然後呢?
什麼是獨立思考?又要如何創造?
我將於跳脫舒適圈(下),講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鍛鍊自己的獨立思考,讓你在面試當中或與主管、客戶、陌生人都應對時都能有系統且邏輯的將自己的思維清楚表達。當然也會提到我如何度過我的過渡期!